等级:新驴上路 文章:93 积分:166 门派:逍遥派 注册:Thursday, August 7, 2003 |
我们春节期间的户外运动。 (应水无香MM的要求,发些链接与广西驴友共享!)
阴那山! 赏阴那山云霞 沐桥溪村客风 春夏秋冬各有致风光秀丽又雄奇 对于游人,初听阴那这个山名,肯定会有一种神秘感,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到目前好像也没有确切的答案。有一种说法是源于这里原住民———黎族的祖先俚人的语言,没有定论,越发显得神秘。 阴那山一年四季均适合游玩,春夏登临,但见云涌雾蒸苍山润,瀑飞流湍谷空喧,登极望远,雾海浮孤峰,佛光映彩云;秋冬时节,云淡天高,秋叶如火,隆冬雨霁朔风过,漫山遍野,冰棱裹翠,好一个水晶世界。 景区中,海拔超千米的山峰有玉皇顶、仙子峰、“三州”山、狮子崖、金莲顶、望佛岭等十多座,更有情人谷、观音岩、棋盘石、茶泉坑等十几处神秘景观。中峰玉皇顶海拔1298米,是粤东最高峰之一,其险峻雄奇,堪称一绝,更是看日出的好去处。凌晨时分登上玉皇顶,太阳尚未露脸,霞光已染半边天,渐渐的一轮火球从东方升起,喷射的光芒照得山川桔红一片,少顷,艳阳高悬,极目天际,梅江、汀江、韩江,三江如链环绕,梅州、汀州、潮州,三州大地尽收眼帘,天高地广,风物无限,顿生江山如此多娇之感慨。 阴那山还是广东省的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区系古老,有大量的古老植物,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桫椤,二级保护植物穗花杉,白桂木、巴戟和广东省重点保护植物秀丽锥。保护区中有100多种动物,拥有珍稀濒危动物国家一级保护的云豹和蟒蛇,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大灵猫、苏门羚、白鹇和虎纹蛙等。 山前山后有宝刹灵光寺里有三绝 阴那山名胜古迹颇多,著名的要算大埔县英雅镇境内的万福寺和梅县雁洋镇境内的灵光寺,两寺都是唐代高僧潘了拳结茅修真之所在,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名山高僧,相得益彰。 灵光寺,是广东省五大名寺之一,依山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自古远近闻名,更是吸引大量游人参观。 灵光寺有“三绝”。其一绝是:寺前草坪有两棵柏树一生一死。生者高30多米,枝繁叶茂,傲然挺立;死者高度相当,干大枝壮,枯死而不腐不朽。这就是称为“广东宝树”的“生死柏”。两柏树是建寺之前潘了拳亲手所种,树龄达一千一百年以上,那株枯死的已死了三百多年,却与生的那株几乎同样高大,令人感叹。 其二绝是:寺里最壮观的主殿大雄宝殿,经常香烟鼎盛,但不管任何情况下,都没有香烟薰人。据说是因为殿顶的藻井所起的作用。这个藻井,是用1000多块精制的长方木构成的螺旋形藻井,俗称为菠萝顶,结构巧妙奇特,是寺庙建筑艺术的杰作。这个菠罗顶的妙处就在于它会把大殿内的香烟及时吸到殿顶迅速排出,而不会使殿内游人被烟呛着,令人称奇。 其三绝是:大雄宝殿后面山上绿树繁荫,但大殿屋顶上却从没有落下一片树叶,令人费解。 万福寺和灵光寺都有石径可通上五指峰玉皇顶,游人从寺后登山,约两三小时可达峰顶,登高望远,观日出之雄奇赏落霞之美妙。 五指峰峦钟沛国十分声价壮桥溪 历史上客家先民从中原辗转远移至南方定居,带来了中原文化,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演化,在闽粤赣边区形式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客家文化区域。其中,梅州的客家人口最集中,文化最发达,是清代初期客家人最后一次大举内徙外迁的集散中心。作为客家文化中心,梅州以其富有特色的人文风情,饮誉海内外。 位于阴那山五指峰西麓的桥溪村,与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毗邻,是雁洋镇辖区内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客家自然山村。村中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客家风情习俗,吸引了中外建筑专家、民俗学者和大专院校建筑专业的师生,以及海内外游客前来考察、观光。 源于五指峰中的山涧溪水,自东向西从村中流过,山溪陂头小桥石径边,耸立着7棵5种生长茂盛、濒危的珍稀古树,名为“五彩林”。其中属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古树有红楠木、白桂木,以及迄今发现广东生长最大的青蓝木,胸径达3.3米。成为村中田园风光优美亮丽的点缀。此外,村中还有山杜鹃、山杜英、白车、胡凸子、假熊楠等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稀有树种。 村内各种形制的客家民居建筑林立,或依山就势,或筑台傍水,错落有致,充分体现了选择宅基地的科学性。从村口至村中,较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就有世德楼、守庆公祠、朱氏祖祠、宝善楼、世安居、继善楼、燕怡楼、宝庆居、仕德堂、祖德居等。屋宇装饰,各显千秋,或朴素大方,或华丽堂皇。尤其镂空木雕、彩塑壁画等工艺精湛;人物山水、飞禽走兽等造型栩栩如生;楼名厅堂悬挂名人题匾,更显相得益彰。而屋宇楼名、厅堂的命名和门联、厅联,以及岁时佳节张贴的宗族楹联、悬挂的堂号姓氏灯笼,不但反映了村民修身处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而且体现了慎终追远、不忘先祖的民族传统。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历时12年方竣工的“继善楼”,是一座典型的二层夯筑杠子屋楼房,俗称“七杠楼”。其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以及装饰营造的文化氛围,在村中建筑群中独领风骚,为粤东客家地区少见而遐迩闻名。而村中的“仕德堂”,则于堂前中轴半月形池塘外沿向外周匝弧形式的围龙屋式,在传统的客家围龙屋民居建筑中别具一格。仕德堂依山就势,建在村中最高处,在村中建筑群体中独树一帜。 村中民风淳朴,世代重教兴文,崇尚文化,人才辈出,涌现了不少政界名人、科技精英、讲坛教授、杏林高手,华侨领袖、社会贤达、商贾能人,他们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良多。
http://www.basecamp.com.cn/bbss/dispbbs.asp?boardID=8&RootID=46922&ID=46922&page=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11 17:23:20编辑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