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版主 文章:1547 积分:2553 门派:逍遥派 注册:Monday, January 6, 2003 |
看字幕的年代 前几天看电视,中央十二台,有个谈话节目,主题是译制片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主持人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看原汁原味的外文电影以及影碟的发行和普及速度来代表不需要再花大力气大成本去进行外语片的翻译的观点,向曾经名噪一时的著名配音演员乔榛、丁建华等提问。 虽然丁建华很激动地用还有许多农民观众不懂英语,他们仍然需要译制片以及懂外语的人只可能懂有限的一两门外语而译制片包括许多小语种的外国电影来说明译制片仍然有存在的必要,但也无力改变成本与利润决定了的译制片日渐势微的趋势。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中央三台的名牌节目“艺术人生”做了一期配音演员童自荣的节目,当年凭藉独具魅力的嗓音为佐罗等角色增色不少的童自荣也为译制片的衰落而黯然。
想当年,译制片的何等的风光啊。当时我们自己没有多少影片可以上映,世界各地引进的电影电视连续剧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业余生活。那一部部引人入胜的故事(在当时看来),一个个性格鲜明的角色,在配音演员们华丽的声音下说着精彩的对白,是那样的引人入胜。那些华丽的声音,也让我们熟悉了他们的名字:施融、童自荣、刘广宁、乔榛、丁建华、姚锡娟...,晚会上,著名电影经典对白的表演,也成了常见的节目。尤其喜欢童自荣的声音,把所配角色的那种潇洒自在、玩世不恭的特质都在音调和语气中表现出来了。 现在看国外影片更多的是影碟,国外演员的本语本音,看中文字幕。虽然大多数影片都是说英文的,但很多人的英文程度没有好到能够立即反应过来的程度,何况还有很多俚语口语,有时候一个常见的单词在特定的情境下表达的却是另一个意思,所以还是看字幕。眼睛不断的快速扫描着字幕以得知故事的内容,角色的表情动作和表演就忽略了很多。有些演员的声音不是那么好听,声音特质跟角色也不是那么相配;中文字幕的翻译也不是太好,匆忙赶工出来的,哪比得上译制片为一句话的精确而由大家反复推敲的来得传神?还有令人难以忍受的明显的错别字。一部片子看下来,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大概的故事。其他方面的享受几乎没有。 中文字幕看习惯了,看国语片粤语片时我也很习惯地快速扫一眼场景,然后马上阅读字幕,生怕漏看了哪句关键的话语。根本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耳朵,故事里的人物说的是自己听得懂的语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21 10:17:30编辑过] |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