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新驴上路 文章:16 积分:72 门派:逍遥派 注册:Tuesday, September 2, 2003 |
《寻找千家峒》--武汉大学 宫哲兵教授[转帖] 寻找千家峒 文/宫哲兵 这片土地有茫茫雪山,有白云点缀的草甸,有虎啸龙吟、奔腾不息的江河,有雄奇岭秀的山峰,有碧绿欲滴的热带林海,有堪称一绝的石林群体,有迂回无穷的岩洞,有火川热海,有碧波荡舟的高原湖泊……如同桃花源一般的千家峒在哪里?如同圣地一般的瑶族祖源在哪里?祖先的故事说:500年后,瑶族的子孙不管飘泊到天涯海角,都要回千家峒团聚……500年后,瑶族人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千家峒运动,寻找千家峒,杀回千家峒。然而瑶民的鲜血流成了河,但千家峒却不知在何方。 1998年,寻找千家峒达17年之久的宫哲兵教授,终于向世界宣告:千家峒找到了——它就在都庞岭!
千家峒在哪里? 在瑶族的祖辈的传说中,在族谱中,瑶族早先住在千家峒里,后被官府围剿,才开始了漫长的迁徙之路。 从中国迁徙到东南亚,从东南亚迁徙到美洲、欧洲……越是迁徙漂泊的民族,越是怀念自己的故地,寻根是他们永恒的情结。令人高兴的是,不久前的5月,召开了“中国灌阳都庞岭千家峒研讨会”,到会的几十名瑶学专家一致确认了千家峒的地理位置在都庞岭,包括广西灌阳县东部、湖南道县西部、江永县西北部。
寻找千家峒运动 1831年,湖南省江华县爆发了赵金龙领导的瑶民起义。队伍发展到一万多人,占领了湖南、广东、广西三省交界处的十多个县。这支武装队伍曾提出“打回千家峒”的口号,并有起义军战士唱的“千家峒歌”至今流传在宁远县瑶山之中。 1941年,以广西大瑶山为中心的近十县瑶民,由于不满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和山主的压迫,掀起了向千家峒武装迁徙的运动。以金秀县萧成朝为首的领导人利用盘王信仰和道教形式鼓动群众,他派出一批骨干到各乡宣传:“瑶族出盘王了,他要我们都回祖先居住过的千家峒生活。”他们将瑶民按团、营、连、排、班的军队建制组织起来,集体回到千家峒。但千家峒在哪里?他们并不确切知道,准备打出瑶山后,一路走一路找。1941年阴历八月初一,瑶民按计划 出发,他们打着红旗,扛着刀枪,冒着倾盆大雨,向着蒙山县武装迁徙。这支队伍遭到国民党军队残酷镇压。 以上两例,是武装性的千家峒运动。 早在19世纪50年代,湖南江华县的瑶民邓元珠为了寻找千家峒,与亲友等人结伴,长途跋涉到了广西、云南等地。后来自认为在广西石河县的石碧洞找到了千家峒,欣喜万分。他花银三两,找人带了“路引信”给家乡江华县瑶民亲友。从那以后,江华县就不断有人去广西石碧洞寻找千家峒。例如1933年,江华县湘江乡和高塘乡几百户瑶民自发集资400多银元,选派赵明禄等15人组成先遣队。他们前往千家峒(石碧洞)垦荒种地,如成功则大批瑶民随后而来。遗憾的是,由于气候恶劣,野兽横行,生活条件极端艰苦,先遣队员陆续又回到了家乡。 1957年,广西恭城县、灌阳县瑶民在周生隆、周昌和两位乡长的领导下,选派几十名代表,外出寻找千家峒圣地。这件事被错定为反革命事件,两位乡长被判刑,直到80年代才平反。60年代后期,湖南江永县大远乡的赵顺德、赵顺旺两兄弟以打猎为生,花了几年的时间,在湘、粤、桂交界的山区寻找千家峒。1975年,广西荔浦县、永福县有几百名瑶民离乡背井,聚集在全州火车站,目的是要回到千家峒生活。80年代,荔浦县瑶民赵德标继承爷爷、父亲的遗志,寻找千家峒,几次登上都庞岭顶峰韭菜岭,最后在湖南江永县大远乡落户。 以上几例,是自发性的千家峒运动——指瑶民或单枪匹马,或爷、父、子相承,或几村瑶民自发集资,寻找千家峒或返回千家峒的活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9-3 9:55:43编辑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