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衔:sky's sky 等级:版主 文章:1863 积分:2875 门派:暴走族 注册:Monday, October 7, 2002 |
读本期《读者》[建议] 本期(2003.5)《读者》有三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一篇是《诺亚方舟的最后一张船票》,讲了在洪水、地震、火灾等多种灾害情况下的紧急救生办法,多多少少对驴子们有点帮助。 《归来的沙克尔顿》,虽然主要讲了沙克尔顿临危不惧的坚毅与诚信,保持队员士气、维系团队精神的领袖特质,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表现出一个团队间的相互合作、团结与信赖。反观我们现在的团队中,这样的团队精神不是多了,恰恰是少了,希望我们的成员,不管是领队、队员还是旁观者,都能够积极的相互合作起来,大家相互信赖,形成一个团结的、热情的队伍。 最后一篇文章《一个大学生的反贫困之旅》,看完这篇文章,我心里尤为感触,这时让我想到的一个词居然是“FB”。在红树林里有个“FB”军团,说实话,其实那不能称之为腐败, “FB”花的都是自己的钱,图的是自己的快乐,比起一些用阿公的钱的腐败,“FB”那是傥傥荡荡,问心无愧的。那些一餐饭甚至一餐饭上的一道汤就已经是贫困人民一年的生活费就是腐败了。但是,和书里提到的情况相比,“FB”真的立马显现FB了。 我在这里想的个问题是,“FB”真的那么有意思么?我不是在这里反对FB,只是想在轮换着每个星期换个地方FB外,是否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呢?比如是否先去做些有意义的活动后再聚会FB或许更为有意思?另外我觉得能玩户外或者是参加“FB军团”的人其实应该都是经济上比较独立或宽松的人,那么在我们玩的时候给自己一点更好意义不是更好么?在每次出去玩之后的活动经费中常常会出现少量剩余,这个时候一般意见是把剩余的钱退还给大家,但是更多的意见是叫大家又加点钱去FB,我想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剩余的钱拿出来建立一个助学基金或扶贫扶困基金什么的,当然这首先要以自愿为主,不愿意参与的仍然可以把自己的钱提取回去,或者另一个方式是参加者在参加每项活动前可自愿交纳一定的金额,比如3、5元左右,作为基金来使用。虽然说每次得的钱不多,可是积少成多,多少也都是件有意义的活动吧。 我并不是想说教什么或想叫大家去当苦行僧,其实这个世界让大家活得都挺累的,自己也觉得很辛苦,甚至对这个世界有些麻木,但是当我看到文章的时候多少还是受到些震撼,其实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小小的一些行动,对自己并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大家都做了的时候,就可以对他人一个很好的帮助了。 我只想在不改变生活的状态下让生活多些意义而已,因为,血总是热的。 |
 Smile And Retain Smile
非典型……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