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版主 文章:1543 积分:2682 门派:逍遥派 注册:Monday, October 20, 2003 |
[分享]国庆户外选项之一 广西三江县干冲千户侗寨人文生态环境调查(初稿) 三江县干冲千户侗寨人文生态环境调查
干 冲 概 况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干冲村,辖干冲屯、牙戈屯。牙戈屯196户,900人口,距干冲屯北部3公里,草苗族(也称黑衣侗族,因为草苗族讲侗话、唱汉族词语情歌)。干冲屯,1198户,5300人,侗族村寨。干冲村土地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48亩,其中,水田1381亩,旱地567亩,经济林以油茶、杉树、松树、茶叶、板栗为主,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元。干冲屯茶叶面积3300亩。 干冲屯根据县志记载,明朝初年就有500户,素称“千户侗寨”。干冲屯位于苗江(孟江)河最源头,处在广西三江县、湖南通道县、贵州黎平县交界的海拔1336米的“三省坡”南麓。它依山傍水,聚居在三条狭长山冲河谷盆地,寨子中央有两条分别来自贵州西北方向、湖南东北方向的河溪交汇,然后向广西正南方向流去,所以被人们戏称为“贵州河”“湖南河”“广西河”。沿着三条“省级溪河”方向,分别有三条石板古道,在干冲寨子中央交汇,分别叫“贵州古道”、“湖南古道”、“广西古道”。自古以来,三省的三教九流络绎不绝。 由于处在苗江(孟江)河源头的山冲盆地,水源清洁,气候适宜,干冲又是远近闻名的禾花鱼繁育基地,家家户户养鱼,4月盛产的鱼苗远销三省交界侗乡苗寨。 干冲粮丰草美,家家饲养2、3头母猪,盛产的本地猪花至今远销梧州、玉林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素称“母猪村”。 干冲屯南距独峒乡政府10公里水泥公路,距离三江县城58公里水泥公路,距离计划修建的贵阳—桂林高速公路20公里,处在桂湘黔侗族地区腹地。方圆50公里以内的四周有著名有广西三江县的“人工天湖”大塘坳水库;人畜分道,木质立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巴团桥;柳州市10大美丽乡村高定侗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四大历史名桥之一程阳桥;贵州黎平县“天下第一侗寨”肇兴侗寨;侗族琵琶之乡——黎平县洪洲镇平架乡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侗寨群。干冲有正在铺装修建的沟通湖南通道县独坡乡的独峒乡—独坡乡17公里四级水泥公路。 2007年11月2日,干冲侗寨特大火灾烧毁190户,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投资600万元规划村寨防火线、安置灾民新区、过火区重建家园,使大部分灾民能在2008年春节前住入新房子。干冲侗寨将大寨化小寨,修建大型人畜饮水管网消防设施。干冲成为柳州市少数民族村寨改寨(改房)、改电、改水、改厨“4+1”消防改造会战首个示范点。干冲侗寨的道路、河道、风景林、鼓楼、风雨桥等公共设施建筑有待整修,做美化、亮化、硬化工作,从而改善村民生产条件、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基本目标。
历 史 沿 革
在云贵高原的东部边缘的越城岭、雪峰山和苗岭山脉的过渡地带,有一座被居住在这里的侗族同胞当做神灵来膜拜尊重的“圣山”三省坡。它是侗族山民心中的“香格里拉”,侗语称“弄三升”(Longl samh sens),它坐落在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主峰海拔有1336米。坡之西是曾蜚声海外,在巴黎音乐大典上荣获金奖的侗族大歌发源地,贵州黎平县洪州镇平架乡,侗语称“被亚”(Biv Yav);坡之东是素有“天然森林公园”美誉的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侗语叫“朵帕”(Dox Pao);坡之南是享有世界四大名桥之一誉称 “程阳风雨桥”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侗语称“嘟”(Dux)。而就在这侗族圣山的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千户侗寨,这就是三江县独峒乡的干冲村;干冲村四面环山,两条小溪蜿蜒地从寨子中穿流而过,这里就是孟江河的源头。千百年来,侗族同胞在这里生息繁衍,逐渐形成了这具有规模的大寨子;这里民风纯朴,待人热情。当你走近她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如此的亲和、如果坦荡,在刹那间就会深深地迷恋上她。 “干冲”是“赣冲”的简写字。侗族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口头传承,村民都说自己祖先秦朝时开始从江西、湖南逐步迁居到干冲,完全侗化。故称“赣”。干冲种植的油茶树,据说种子也是从江西带来。根据县志记载,明朝时干冲屯已达500户,按照古代侗族民间社会自我民主管理“款”制仪轨,凡500户方可独立设立大侗款。大侗款方可以自主独立建立地方防卫军事组织,独立判案、宣判并执行“死刑”(500户以下的小款,是没有执行死刑的权利。古代侗族偷猪盗牛的判处“活埋”死刑。死刑由族人执行,六亲不认)。所以干冲侗寨至尽保留有款坪、款规、款师。解放以来干冲民间仍然坚持在大年初一聚众颁款,制定村规民约。 干冲屯至今有17个氏族:“正我”吴、覃、“我扬”吴、“我通”吴、“我岸”吴、“我拜”吴、“我中”吴、秦、张、“上”林、“中”林、“爹”林、莫、黄、石、胡、欧。各族氏之间来自各地,没有血亲关系。比如干冲林氏三支,虽然共一个祖坟,但是三支林家祖先分别来自湖南靖县的不同地方,先后迁到干冲后才合用祖坟,但是,红白喜事三支林家各自操办。 到民国时期,生存几百年的干冲屯的穆氏人口锐减为几户,穆家祖先看风水后,自认难以在干冲立足,全部迁到贵州黎平县洪洲镇永久居住。 民国末年,生存几百年的干冲杨氏在与“我拜”吴氏、李氏“石狗斗石鹅”的风水暗斗中败北,于民国末年绝种,干冲屯杨家仅存的一位老太婆也于1950年去世。 清朝时期,“正我”吴氏与“我拜”吴氏、李氏在“归锅”地点争祖坟地,打架失败,“正我”吴氏的祖坟被迁葬到附近。“正我”吴氏从此与其亲戚“我通”吴氏、湖南靖县吴氏等共葬于地名叫“九龙抢宝”的祖坟地。有趣的是,合用祖坟地后,干冲屯“正我”吴氏迅速发展成为300户大姓,“吴通”吴氏几百年来一直仍然是10多户。 干冲屯有几个氏族,自古以来人口总保持在几户——几十户之间。百户以上的大姓分别为“正我”吴氏、覃氏、“我扬”吴氏。 之所以要花篇幅叙述干冲”风水”之争,主要想阐述这个客观事实: 有的下乡干部或文化研究工作者说:“干冲侗寨靠超生才变成千户侗寨!”实际上是有偏见、歧视因素的。干冲侗寨其中有14个姓氏,千百年来一直保持在20、30户之间,既不绝种,也不暴增,生态“计划生育”恰恰说明自然协调的比较好。干冲先民战胜历史自然、瘟疫灾害,发展生存到1000户,说明干冲屯是侗族地区的一块兴旺聚集人气的“风水宝地”。
盆 景 中 的 侗 寨
在广西、湖南、贵州三省交界巍峨千米、云绕雾罩的“三省坡”的正南麓的干冲,山环水绕、水草茂盛、鱼肥粮丰,肥沃的土地千百年来繁衍着赣湘黔迁徙而来的1000多户4300人口的侗族同胞,成为三江县第一大乃至全国最大的千户侗寨。由于山场宽、水田多,居住溪边盆地小平原,干冲素有“鱼米之乡”、“世外桃源”之称。 曲径幽通三条石板跨省古道;九曲回流纵横交错溪水;寨中酷似“桂林独秀峰”的鹰窝崖耸入云天;寨北终年云雾缭绕、冬季冰雪覆盖的巍峨茫茫的三省坡;三省坡东南麓,两帘瀑布千尺飞泻而下,然后穿越寨子中央;几条山冲盆地布满着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稻田鱼塘;片片如天梯的古老糯稻梯田;依山的吊脚木楼、傍水的如古代宫灯的鼓楼群错落有致;寨子四周逶迤山头丛丛如墨的风水樟林……构成了一幅翡翠盆景般的人间仙境。
干冲有“四宝”:禾花鱼、香猪、木匠、歌师
干冲处在百里苗江河的源头,泉涧溪水纵横,水质干净,气候适宜,水田规模大,侗家习惯在糯稻田里放养禾花鱼,而干冲自然成为方圆百里侗乡苗寨的鱼苗供应产地。每年农历四月,春雨绵绵,茸草肥绿,柳絮纷纷,春意浓浓,就是干冲桃花源里千亩鱼塘、万尾鱼母翻肚、发情、产卵的恋爱季节——禾花鱼为干冲第一“宝”。干冲田多、山宽、地大、菜美、粮丰、人勤,历史以来,家家户户饲养数头本地母猪,本地猪体短个矮,体毛浑身乌黑或花白相间,绿色喂养,肉质鲜嫩,外地称为“香猪”,干冲猪花远销三省交界侗乡苗寨,甚至作为“乳猪”远销玉林、梧州、广东,香猪成为干冲第二“宝” 。随着旅游特色饮食文化的发展,各地游客逐渐兴着到干冲“鱼米之乡”、“香猪之乡”尝鲜酸汤鱼、野烤鱼、水煮猪肉块、烤乳猪,禾花鱼、本地香猪成为干冲侗寨一项新兴的美食旅游内容之一。 干冲“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环境、男耕女织自结自足的 田园式生活方式,使干冲成为三省坡山脚下的“独立王国”,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应运而生。干冲男人皆木匠、篾匠,除了满足自建本寨吊脚楼、鼓楼外,还输出大量侗楼木匠到贵州湖南侗苗地区操凿弄斧、雕梁画栋。这几年兴砖房洋楼,干冲几百青年远出广东、柳州、县城做室内装修,颇有名气。侗族木匠为干冲第三“宝”。 盛产稻米、优裕温饱的生活使干冲人养成怡然自乐、幽默诙谐、吟歌养心的秉性。您走在村寨里,或登农户,随便找一位成年男女,他她都会跟你对上三天三夜的情歌!但凡侗族社会里的生产活动、节庆祭祀、民约寨规、礼仪交往、讲古歌舞、宗教聚会、红白喜事等等,无事不歌,顺手拈来,朗朗压韵。可以这么夸耀,干冲成年男女人人皆能歌,路边的石头花草都会唱!干冲侗寨不愧是地道的原汁原味的“侗歌之乡” !侗族歌师乃干冲第四“宝” 。
开放、乐施、豪爽、大方、谦容的干冲人
干冲扼楚越咽喉、湘黔古道,往东北走5华里抵达湖南通道县孟冲侗寨,往西北走8华里进入贵州黎平县三团苗寨,幽青油亮的石板路默默呻吟着黔道的艰难、湘路的雄险。为了生存,古往今来,兵家游勇、商贾货郎、卒贩挑夫、赖佬乞丐、逃荒避难、补锅阉猪、堪舆鬼师、卖艺杂耍、走朋串友、木工铁匠,络绎穿梭,干冲寨天天有过路、借宿、谋生的各色各行的外地人。由于干冲村普遍余粮富裕,且有乐施好舍习惯,尽管当地有轻商观念、没有饭店旅社,但三流九教外地人到干冲都能问到饭吃、借到宿住。干冲人素有“来者都是客”及“穷一辈不穷一餐” 的超然悯民济世观念,凡发现谁家有对外地人吝啬不施饭、不借宿 的事情发生,传扬出去,全村舆论会群起而攻之,谁家就“吝啬鬼” 的臭名声,他家今后的后生就难讨媳妇、女孩不好嫁!而且干冲人给饭给住后绝对不会向客人主动伸手要钱要物的,碰到小气不懂礼的借宿者,最多只在客人走后才淡淡哝一句“真小气”而已,但绝对不会当面挖苦客人。在这种施舍世风熏陶下,“千户”干冲人就因善与外人交流而会讲各地的语言,形成了开放、乐施、豪爽、大方、谦容的品格。这种“大地方、见世面”的宽容大度的气质是三省交界一些偏僻小村寨所欠缺的。尤其在荒蛮闭塞、土匪出没的桂湘黔三省交界的古代侗苗聚居地,行人来到干冲这样善待外人的地方,简直就是现在的“共产主义”和古代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了!当然,相对优越、均富的自然生活条件成就了干冲人善良豪爽、同情弱者的品德,但也落下知足常乐、不擅钻营、小富即安、胆小怕事的惰性。干冲极少有人在外当勇做匪,也没有人在外经商做官,一直到解放后70年代,干部的争着回家讨媳妇,当兵的比回家种田,正应验“民风不悍,匪官不达”的古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