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新驴上路 文章:70 积分:282 门派:逍遥派 注册:Monday, February 17, 2003 |
三、晴隆------二十四拐的重新回忆 我是因为二十四拐知道的晴隆,但我从来没有想到我有一天会来到这里。我到晴隆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多钟,在这个季节里天已经基本黑尽了。在城中心绕了一圈后我找到了一家旅馆,停好车住下后就到街上找吃的。街道上垃圾遍地,甚至可以用堆积如山来形容,全是燃放鞭炮后扔弃的纸屑包装废物等。这当然不会给人好印象。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晴隆让我想到的只有二十四拐,在我眼里它就是因为二十四拐才存在的城市。而二十四拐,则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张照片而名扬天下,在很多反映二战的书籍中都得到了引用。照片拍摄的是一条公路,在不到350米直线距离上,竟有二十四个发卡弯很有规律的整齐排列着,由下而上盘旋上山。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是,那张照片由一个美国记者拍摄,首次发表于1943年5月,但对记者的姓名及首次刊载它的媒体一无所知。但那张照片以道路的蜿蜒曲折形象生动的表现了美国对华援助的艰难过程,所以很快成为二战中最经典的照片之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通过租借法案无偿给予中国巨大的援助。在中国沿海港口沦陷殆尽之后,中国对外的惟一通道滇缅公路也被日军切断。美国为了保证中国的物质供应,不惜巨大代价于1942年5月开辟了由印度至中国云南、四川的空运航线。因其飞越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被形象的称为驼峰航线。 驼峰空运的主力是美国陆军航空兵第10航空队和1942年12月成立的美国空运总部的印中联队,中国航空公司也租用了20架美国飞机投入空运,各地参与人员约有80000人之多。几乎每天都有2-30架飞机穿梭于驼峰航线上。从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航线停飞的三年零四个月中,共飞行约150万小时,空运各类物资72.5万吨,运送人员33477人。在这场规模空前的空运行动中,美中双方共损失了各型运输飞机514架,占全部空运飞机的50%,平均每月损失飞机15架。共牺牲机组人员1500人,几百架飞机的残骸散布在陡峭的山崖丛林和峡谷中,被人们称为“铝谷”。作为非直接战斗行动的空中运输行动,损失飞机如此之多,损失比例如此之高,其危险性并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盟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 由于气候原因,四川境内包括重庆的机场经常被浓雾笼罩,飞机难以起降。于是很多物资只得空运到昆明,然后再通过公路转运至重庆。从昆明到重庆的公路需要通过贵州,按美方的描述:“从四川省盘旋而下通过贵州进入云南的曲靖------独山公路是在崎岖的贵州山岭上迂回前进的。这条公路不少地段不过是泥土小路,运输这些补给的800辆中国烧酒精和木炭的卡车一开始就破烂不堪,这支车队每月仅能运送2300吨物资。” 美国第14航空队(被中国人誉为“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曾呼吁供应一些现代化的卡车,并派人修筑维护这条公路。但中缅印战区司令官史迪威将军并不同意,他当时正计划进攻缅甸北部的日军,然后再从印度利多的原始森林中修筑一条公路连接滇缅公路,打通中国的国际通道,这样美国援助才会源源不断的送达中国。因此,他认为中国境内的公路应由中国人自己设法修筑及维护。但显而易见的是,当时中国并无这样的意愿,也无这样的能力。他们总有一种认为,即打败日本主要是美国人的事情,因此与之相关的所有事情都理应由美国人来做。所以,最终还是由设在华盛顿的中国国防供应公司和对外经济处提供了技术设备和配件,才基本维持了公路畅通。 由于晴隆地处要冲,地位十分重要,美军在这里派驻了一支部队,建了油库、仓库等等,负责路过车辆的供应及修理,并维护道路通畅。美军士兵曾在当地举行篮球比赛,随军医生为民众治病,几十年后,当地人都还记忆犹新。 正因为当地驻有美军,所以才会有美国记者到此实地采访并拍下了那张经典照片。即使是现在,汽车的性能已远非60年前可以相比,行驶在这样的道路上,也能感受到美国当年援华的艰辛过程。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援华物资先要绕大半个地球才能运到印度那些破烂不堪的港口,然后用火车和汽车转运到孟加拉的基地,再飞越驼峰到达昆明。仅是运输成本就高得惊人,还不说这些物资本身的价值。美方有一个资料显示,从昆明运一吨汽油到重庆,途中就要消耗一吨汽油。而陈纳德的飞虎队往日军头上扔1吨炸弹,自身就要消耗18吨各类物资。而运送这18吨物资绕过大半个地球最终送到中国西部的基地,还得消耗更多的物资,还得牺牲更多的生命,代价十分高昂。 美国本来指望自己付出高昂代价援助中国能够为打败日本发挥作用,但最终才发现他们与之结盟的这个国家竟然是一具僵尸,毫无任何作为。对中国的援助大部分都被白白浪费掉了,所有的中国军队都躲在中西部的山区里面,千方百计避免与日军作战。为此他们还和史迪威发生了尖锐冲突,在罗斯福召回史迪威后,美国对中国战区心灰意冷,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美国从太平洋上直捣日本本土,在两栖登陆战中成建制的痛歼日军,彻底打败了日本。而中国所做出的惟一贡献是号称牵制了百万日军,实际上这些日军已经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了。在日本本土,由于美国的封锁和轰炸,到1945年8月时,一个士兵每个月只能得到15斤食品定额。而驻守太平洋岛上的日军,有时甚至沦落到以人肉充饥。比较起来,在中国他们还能过上养尊处优的生活,你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养活了他们。 美国曾经担心日本本土被攻占之后,在中国的日军仍然负隅顽抗。既然中国无法打败他们,美国就寄希望于苏联,要把苏联也拉入对日作战。正是基于这一想法,才有了后来的雅尔塔协议。雅尔塔协议对中国战后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影响,至今我们都还在承受着它的后果。通过这一协议,可以看出中国在国际事务和战后安排中已经彻底丧失了话语权,它无论是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战胜国中都是最为惨重的,却被排除在外。这就是当时中国消极避战所导致的后果。这和生活中的道理是一样的,没有干活或是干活很少的人在别人面前是很难说得起话的。 战后,美军迅速撤出了晴隆。当炮声沉寂、硝烟散去之后,晴隆犹如黯然逝去的星光淡出了历史的记忆,二十四拐也被遗忘在崇山峻岭之间,不再被人提起。尽管它那张经典的照片经常被引用,但没有人想要知道它在哪里。我们对自己的血肉历史表现得如此的无动于衷,还有什么才能打动我们的铁石心肠。 我也是一样,很早就看过二十四拐的照片,但从来不知道它在哪里,直到2002年8月读到云南作家戈叔亚的文章才明白它在贵州晴隆。尽管在当地它仍然是家喻户晓,尽管它于1988年6月2日就已被列为晴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尽管在美国的网站及日本的出版物中都说明了它在贵州安南(晴隆以前叫安南),但在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中仍然是一片空白,想当然的以为它还在滇緬公路某处。只是由于戈叔亚历经十年的艰难寻找,我们才得以避免以讹传讹,贻笑大方。 在读戈叔亚的文章时,我并没有想到我终有一天会来到这里。当我站在山顶望着盘旋而下的公路的时候,四周一片静寂。冬季的阳光照亮了山岰,二十四拐从阴影中显露出来,完好犹如当初。六十多年前,也会有一样的阳光照亮山岰,那时的人们在想一些什么呢?战争、和平,还有他们世代的生活重负,这些都让我倍感沉重。他们是我们的先辈啊,我沿着他们的脚印前行时,他们的沧桑、梦想都早已为岁月的漫长所湮灭,还会为我们留下一些什么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