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原野论坛  (http://www.gxyuanye.cn/index.asp)
--  雕刻时光  (http://www.gxyuanye.cn/list.asp?boardid=8)
----  什么是小资?(欢迎讨论)!  (http://www.gxyuanye.cn/dispbbs.asp?boardid=8&id=4631)

--  作者:素咖啡
--  发布时间:6/10/2003 2:08:52 AM

--  什么是小资?(欢迎讨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首先,反方先来:

提到小资,我不由想起平克.弗洛依德的摇滚音乐片《迷墙》,里面有个镜头:不计其数的人带着相同的面具,在庞大机器的传输带上,器械化地行走着。他们如此循规蹈矩,以致于一个个掉进绞肉机里,化为新鲜的粉红色肉酱。没有人反抗,没有人觉得不正常,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这正是令观者毛骨悚然的地方。
小资,几年前还是一个略带贬义的调侃名词,今天却成了社会崇尚的主流标志。翻开杂志,打开电视,上互联网……任何一种媒体,全部被病毒性感染,有气无力地传播着同一个声音——小资。到底什么是小资呢?好像是一张万千副脸孔都适用的面膜,竟然令城市里的男男女女如此趋之若骛,迫不及待地捂在自己脸上。又像是八十年代第一批买西装的人,总也舍不得剪去袖口上的商标,生怕人家看不出是名牌。这个标签的诱惑力是极大的,大家诚惶诚恐地伸长脖子,让它在额头上盖个戳。似乎不沾上一点儿小资的边,就是与时代脱节,就是自绝于人民群众。
据说,这是一种精致而且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听起来有些高深,看来要好好学习。然而,真正想深入去了解,却发现根本深不进去。翻烂了几本印刷精美的铜版纸刊物,大致明白了如何识别小资。香水、西餐、咖啡、王家卫、村上春树、洋文名字、爵士乐、笔记本电脑、美容、香薰、鲜花浴……折腾来,折腾去,就这些玩意儿。顶多再细分:香水是要用chanelNo.5、还是Dior或者PYTHON,咖啡要喝蓝山、摩尔、还是卡布其诺,化妆品是抹蜜丝佛陀、雅丝兰黛、还是资生堂、植村秀……你真要跟他探讨JAZZ的发展史,十个小资九个懵。
上面列举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希奇。在这个物质过剩的年代,只要你消费得起,什么都可以拥有。毕竟读过几年大学,那些希奇古怪的洋名称和复杂的使用方法不会吓倒你,但是标价就难说了。身为小资当中的一员,不是高档品牌货是不好意思用的。起码不敢在同类面前公然使用,虽然家里也藏着一双夜市买来的拖鞋。归根结底就一个字:钱。只要有钱,你就可以小资。至于要“滋润”到什么程度,那就看你的钱袋有多深喽。No money,No 小资。——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小资对待钱的态度,向来比婚外恋注重些。感情可以马马虎虎,Money可一点儿也不能含糊。他们艳羡“大资”的挥金如土,讥笑寻常百姓下馆子只会点麻婆豆腐。这是一个严重拜金的群体,虽然表面上闭口不提。“提什么钱,好像很俗气耶。”小资MM会娇嗲嗲地说。但是,身旁一旦出现多金的钻石王老五,她们又会像向日葵一般齐刷刷地行注目礼。再盘计着怎样套牢他,为自己添一张闪光的信用卡。小资女性都很浪漫,又时常多愁善感,对月伤怀、临花照镜。但是,她们决不会嫁给贫穷的诗人,哪怕是拜伦、雪莱的再世。当然,诗人的存折里如果有九十九万,她还是愿意放弃一个身价百万的农民企业家来将就他。毕竟,少那么一万块,而添几分情趣,她算来算去还是觉得划得来。
小资口口声声说着东京、巴黎、纽约……还时不时冒出几句洋文,好像已经跟国际接轨。骨子里奉行的,却是地地道道的国粹——中庸之道。他们表面上什么都懂,却没有一项深入。听了许多高雅音乐,却只会唱卡拉OK;自以为审美趣味极高,却只看得进漫画书;一会儿做健身操,一会儿练芭蕾,却总是三分钟热度。在这个圈子里,该看什么书,该看什么电影,该听什么音乐,该去什么地方旅游……大家都心照不宣,重复着他人的体验。这就是小资的所谓“个性化”?事实上,很难看到一个如此共性的群体。小资是不需要创意的。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主流,自然而然有各式各样的媒体来指导他们如何穿衣,如何布置家居,如何搭配眼影和唇彩……款式、颜色,你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选择。太出格?OUT,你被踢出了。中庸的小资,怎容许你出轨?不想尊崇其中的规范,你就不要冒充小资嘛。
小资最喜欢骂人家“没文化”。但是,小资的文化是怎样的呢?讲几句貌似高深、又让人觉得非常耳熟的话,原来是在某个经典影片里的对白。心不在焉地翻看着《挪威的森林》,只是为了在咖啡厅里摆出个姿态。写一些心情文字,脱离不了故做冷漠、顾影自怜的灰调色彩。操着日剧里学来的一些口头用语,接起电话就“莫西、莫西”,对着镜子笑一笑,大叫一声“卡哇伊”。好了,这都是小资的必修课,也就是小资文化的体现。抛开这一套,关心的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真正在乎的还是商业上的利益。至于哲学、历史、美学……对不起,太生僻了。小资们不愿难为自己。
不过想一想,小资也是无可奈何的。他们当中的中坚分子,大多是外企或者效益较好的私人企业里的白领。虽然薪资不菲,平时的工作压力也很大。他们比普通百姓有钱,却又远远不及自己的BOSS们。付出了那么多,总不甘于默默无闻。比上不足,起码要比下有余吧?为了满足心理平衡,他们必须体现出自己的优越感。于是,物以类聚,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特定的圈子。
因为被工作掏空了大脑,要他们在其他方面投入太多的心思,实在勉为其难。但是,过分平凡的爱好,又显不出他们的独特之处。于是,找些不用花脑筋,又能体现出一点儿文化品味的事情来做做。当然,利用了手头上的一些钱,可以跟劳苦大众拉开更大的距离。这样子,就不伦不类地造就了小资阶层。随着这个群体的壮大,商家发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又乘机煽风点火,鼓吹不已。小资,俨然成为时尚。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上来看,时尚,就意味着掏腰包,解放你的money。时尚向来是代价昂贵的,它那件美丽的外衣下面,就是赤裸裸的商品交易。你给钱,我满足你。
眼花缭乱的消费,是否能掩饰单调的生活?无病呻吟的感叹,是否能填充贫瘠的心灵?当文化被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奶酪,包装在精美的盒子里出售时,是否还能叫做文化?小资,你只是滋长了拜金的气焰,滋生了一大批的自恋狂。
一个真正有主见的人,是不愿意给自己贴上任何标签的。而那些标榜自己属于某个优越群体的人,往往对自身并非那么自信,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感。小资,自我感觉良好,洋洋得意的小资。到底有几个人可以正确评估出自我的价值?原以为特异独行,却是最彻底的随波逐流,这正是小资的可悲之处。
一种公式化的生活方式,一个乏味透顶的现代神话。小资,我实在看不出你的迷人之处。你那几分平庸的“资”色,还能把世人哄骗到什么时候?

--  作者:卡卡
--  发布时间:6/10/2003 1:31:22 PM

--  
楼主文中写的就是小资,鼻子眉毛眼睛一点都不少。小资的表象我不关心,只关心小资这个阶层形成的背景。人类的精神世界物质世界都分三六九等,每个人都会处在一种动态的满足与不满的平衡中,都有向上一个阶层走的愿望,却又害怕或是不懂得去放弃眼前的既得利益。而这与阶层的高低无关,因此无须去排斥任何一个弱势或强势或大流群体。任何一种现象的存在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批判也罢,歌颂也好,它们仍在那存活着。
--  作者:欢欢
--  发布时间:6/12/2003 4:19:10 PM

--  
现在说的小资,都是些西化的小资并且带有很浓重的媚外心理!
其实按照小资的生活,无非是闲逸,平和,精致;在中国是一直都存在的!中式的小资生活一样的毫不逊色!小资现在变得越来越让人笑话只是因为为了小资而小资,反而有悖小资初衷!
--  作者:百合
--  发布时间:6/18/2003 3:59:55 PM

--  
为什么偏偏是被大家看做小资的人拼命得要撕掉这样一个标签呢?小资不过是对有着相同生活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一群人统称,无所谓褒也无所谓贬。
--  作者:流浪的老虎
--  发布时间:6/18/2003 10:40:11 PM

--  
哈哈哈,素咖啡说的有意思呀。掌声鼓励!造作的人和人生,我都讨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18 22:41:05编辑过]

--  作者:简单木子
--  发布时间:6/19/2003 3:23:04 AM

--  

    我眼中的“小资”是社会上一部分新新人类的代言人,从他们的身上我可以看到新风尚,一种自然而随意的健康。
  “小资”无疑是时尚的,但绝不会随波逐流。他们喜欢另类的一切,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会让人叹为观之,可以恰倒好处地把握时代的脉搏;他们崇尚简单而自然的生活,阅读外国讽刺小说,品位乡村音乐;他们会有偶尔的奢侈和放肆,例如坐在星巴克中翻看ELLE,买一瓶价格不菲的PAUL SMITHS却仅仅是因为喜欢;“小资”通常是细腻而怀旧的,一条丝巾,一张卡片,甚至一个片段往往都能使他们浮想联翩;“小资”善于投资,讲求回报率,是典型的“拜金”主义者;“小资”是叛逆而聪明的,他们厌恶夸夸其谈,却总能于出其不意间道出良言;他们又是优雅而主流的,可以写出漂亮而隐秘的诗歌,以文字打发寂寞……
  我眼中的“小资”应该是懂得浪漫,懂得享受,崇尚自由的。在他们的世界中,没有什么无可奈何,没有什么不知所措,因为,蓝天下白云间,他们总是可以寻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又是如此的流畅自然。
    其实,小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是一种让自己活得不太累的生活方式,无论你喜欢沉醉颓废还是悠闲自然,只要能让自己开心,就是适合你的。如果你非要愤世嫉俗把自己弄得沉重劳累,还是在不得不卖给生活的时间结束之后让自己有点小小的放纵,那也随便。 
  如此而已。

--  作者:麦子
--  发布时间:6/19/2003 2:38:29 PM

--  
被木子抢先了,我也是同样的观点~~~~~
--  作者:素咖啡
--  发布时间:6/19/2003 3:52:41 PM

--  
轮到正方辩手了--我就是小资,怎么着?!
(ZT)

      格调》、《恶俗》一流行,中产阶级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也被骂得差不多了,但还没什么人骂小资,除了小资自己。

也许雅皮士是个更明确的概念,让你立刻想起白衬衫黑裤子,在城里租房子住的那些人。但“雅皮士”有股沾沾自喜的劲头,不像小资这么谦逊、模糊,对谁都不苛求。月薪3000或20000都可以是小资,只要你愿意。小资不是一个阶层,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心态,一个标准。自称小资,言外之意是,最好是别归类,一定要归类的话,我不是中产阶级,也够不上雅皮,勉强算小资吧。

在中国,中产阶级刚一出现即遭痛斥,其实很多属性还不确定,小资的标准也是流动的,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非要说出来只能当作打比方:

住或者向往住现代城。时髦的soho概念,澳洲设计师的简洁设计,在京城的超然地位及相应的不菲价格,都成为追求的理由。是,比现代城离国贸更近、位置更好的阳光100在房展会上的均价才7100,比现代城便宜至少三分之一,但现代城的形象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在广州,近似的选择有丽江花园。虽然价位相去甚远,骨子里是一回事。顺便说一句,对物美价廉的不屑也是小资的特征之一,要的就是贵,而且贵得看不出来,这叫做“平凡中见不平凡”。

在宜家或挪亚家买家具。就是那种木头和布露出纹理,色块又大又单一的北欧风格。比正经的好家具便宜,又还维持一个格,于是正中小资下怀。谁说宜家不值那个价钱,最初的轰动过后就被冷落了?那是打着算盘过日子的老百姓,小资们自会捧场。小资到小资家作客,往往眼前一亮,“哟你这灯是宜家的,窗帘是宜家的。”不熟,看不出来?你不是小资。

打的,没有比这更具小资特征的了。没钱买车,也不欲背上不环保恶名,又不能挤公车沦为劳苦大众,于是疯狂打的,要是手里拿了超过半公斤的东西,离家1公里也得伸手拦车。绝不委屈自己,绝不让自己受苦。加夜班回家的路上想,要是能打的上楼就再美满不过了。

没事去星巴克泡着,有事去罗杰斯泡着。半工作半娱乐就去Friday。价廉物美的小中餐馆是不在考虑之列的。虽然口口声声不爱吃西餐,也齐声痛骂Friday又贵又难吃,但仅仅为了Friday的调酒和罗杰斯的灯光都是值得的。更不用说星巴克扑鼻的咖啡香,小餐馆里的油烟气怎么比呢?在量少而精的原则下,小资们都不算胖,出于维持身材的心理,小资们(无论男女)齐声推崇日本菜。

与小资们在打车、喝咖啡上的慷慨相比,买衣服的开支实在不算庞大。太贵的品牌粗俗,太廉价的品牌粗糙,最好是适中又耐穿的。像小资这个称呼一样低调,我们只穿黑白灰,极简的款式。不管潮流怎么五彩缤纷,我们不为所动。小资们很少心血来潮地去买衣服,被人嘲笑是至大的噩梦。

旅行,第一不跟旅行团,第二不去荒无人烟的地方。基本上还是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和在家一样,睡到中午起床,看一会儿酒店里的HBO,天一黑就如鱼得水,一头钻进本地最出名的酒吧,讲段子。无论男女。为这方面的才华和幽默倾倒。(没有比这项娱乐更甄别同类的了。)一连三天泡在同一家酒吧,不作他想。然后心满意足打道回府。旅行一圈回来就晒黑了的绝不是小资。

听Beatles、Geogre Michael、Kurt Cobain、BB King、布兰尼……总之听那些要不特别老,要不特别新,要不特别特别的东西,绝不能是臧天朔田震谢霆锋之类的,崔健可以听,但不热衷。爵士与布鲁斯说出来虽俗,出不了大错。

我们也嘲笑摇滚老前辈刘元和曹钧的改行,刘索拉的趋时,听完了再嘲笑或者一边嘲笑一边听。至于每个周末衣冠楚楚去听音乐会,那习惯是比较中产阶级的,小资们宁愿煮壶好咖啡坐在自家的地毯上听。

卖盗版CD的小贩们现在会把林林总总的爵士唱片分出来,方便顾客购买。跪在地上挑选的那些人里一定有我们。买盗版碟是我们追随潮流最方便快捷的途径。在这种地方省钱是理直气壮的,不比挤公共汽车,买减价货,脸上无光。

不怎么看报纸,但热衷于买杂志。上网晃悠一圈已足以了解时事,杂志却不可或缺。一个标准是英文原版的,最新的。大众化的廉价的杂志是不作数的。摆在洗手间里,随便翻翻,得到一种满足。贵是贵一点,马上停刊的《生活》70元一本,还只有星级酒店里有,好的感觉不总是贵的吗?150元100克的手制巧克力与30元一支的白色郁金香同理,与其说是物质不如说是精神,或者物质变精神。

一周去一次书店,一月去看一次小剧场话剧。对罗兰·巴特、福柯、罗伯-格里耶都略知一二,也就是一二,小资的另一大特征是不用功,你永远见不到小资恶狠狠地干点什么,一本书里有一两句妙语供引用还不够吗?关键的关键是你得知道市面流行什么,即使看得打瞌睡也得看下来,不然拿什么说嘴?去之前就知道小剧场话剧《切·格瓦拉》不怎么样,但看了才知道怎么骂呀。好的书商很快找到这个微妙的分寸,比一般市面上的东西深一点点,但又不太多,像《六十年代》,《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听名字就能让小资们掏腰包。

恋爱,但不对一个人死心塌地;失恋,但不自暴自弃;暗恋,但很快解脱;一夜情,但不让局势失去控制……我们都信奉亦舒的那句话:如果我不自爱,怎么爱人?所以,遇到感情上的不如意,我们宁愿去健身房,不愿酗酒,宁愿移情别恋,不愿独自伤怀。

嘲人和自嘲。笨一点的,土一点的,我们一眼就看得出来,但还是满面春风,不露一点痕迹。我们只是悄悄地划一道线,区分同类和异类。对自己,我们嘲笑得更厉害。我们读一样的书,看一样的戏,传播相似的笑话,贩卖差不多的思想,忍受同样的孤独。我们发不了大财,但衣食无忧;我们有足够的小聪明,但缺乏大智慧;我们梦想生活在别处,但心知别处也不过如此;我们把“没有灵魂”看作最大的贬低,但自己也禁不住怀疑自己;我们渴望爱情,但缺乏孤注一掷的勇气……在南方的一本小资杂志上,一个作者给自己取的笔名就叫“小资”。

在人群里,我们是同类,但我们救不了彼此,也无法自救。

快乐地,认命地,无奈地,得意洋洋地唱: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小资。

--  作者:卡卡
--  发布时间:6/19/2003 5:18:15 PM

--  
小资,即城市小资产阶级。套用中学学过的中国革命史理论,城市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的两面,特摇摆~引起诸多的争议和讨论就不奇怪了。
--  作者:安眠的罂粟花
--  发布时间:6/19/2003 6:02:46 PM

--  
没有任何资本来讨论这个问题,但我想,无论以什么态度什么方式活着,快乐且舒服自在就好,何必分那么多派别,在意那么多。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Copyright ©2002 - 2005 Gxyuanye.Com
ICP证 桂ICP备05007305号
页面执行时间 00.03906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