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原野论坛 (http://www.gxyuanye.cn/index.asp) -- 阳光助学 (http://www.gxyuanye.cn/list.asp?boardid=16) ---- 与志愿者同行——东兰助学日记 (http://www.gxyuanye.cn/dispbbs.asp?boardid=16&id=11966) |
-- 作者:David -- 发布时间:7/16/2005 11:15:40 PM -- 与志愿者同行——东兰助学日记 我们看到了你想象不到的贫穷,想象不到的罪恶,想象不到的苦难,想象不到的无奈,想象不到的抗争,想象不到的沉默,想象不到的感动和想象不到的悲壮。 ——《中国农民调查》引言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两位广东的在校大学生要到河池地区东兰县做助学调查回访工作,就加入了他们的行程。7月13日,我们一行六人坐上了去东兰的班车。其中,陈桂元(金刚猪)、宋国强是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大学(此学校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纪念韩愈而建立的)大二的学生,他们是11号就从潮州坐班车到东莞,12号晚再从东莞坐班车到南宁,坐了近20小时的汽车,带了八大袋捐赠的书籍和衣物。另外三人是时空的网友,紫云(女)、乖猪和“衡阳雁去无留意”(五塘二中的周老师,女)和我,行程五个多小时,晚上八点多天黑后才到达红水河大桥前的三岔路口。永乐镇的大学生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张秋文已在此等候多时。我们换乘镇政府的面包车又开了半小时到达永乐镇政府。在镇政府招待所安顿下来。招待所设施简陋,一间房只有五个上下铺,没有卫生间,象是多年以前的学生宿舍。 第二天,我们要去调查的是永乐镇最边远、最高、最穷的一个乡,英法村中心小学。我们一大早就起来了,试图租车前往,但因为路太难走,就算出再高价也没有一架面包车愿意去。后来小张通过镇派出所所长出面帮我们租到一部车,才得以成行。山路崎岖,最后那十公里的山路居然走了一个小时,而且中途我们还要数次下车步行,让车轻车前行才能通过一些险恶路段。约早上九点到达了目的地。英法小学坐落在一座山腰,有一栋捐赠的三层教学楼,一个球场,六个年级六个班共140多学生。四个公办老师,四个代课老师(每月工资150元,还需课余时间种田种地维持生活)。有的老师已经代课16年尚未得以转正。今后代课老师都将取消,他们需要通过考试来转正才能继续任教,并获得较高工资。因忙于复习考试,精力分散,代课老师所教的一、二、三年级质量大幅下降,数学科及格率不到50% 。 两位广东大学生来此的主要任务是核查五一时所捐助学生的情况和成绩,所以需到山里走上一大圈,要到七户学生家中走访,做详细调查,拍照、录音,把记录的情况发给资助人。10点我们就开始出发,走进绵绵群山之中。 (未完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6 23:16:48编辑过]
|
-- 作者:帮主 -- 发布时间:7/17/2005 5:23:25 PM -- 期待,继续! |
-- 作者:小戏 -- 发布时间:7/19/2005 2:25:29 AM -- 想了解关于做家访的方式,关注中...... |
-- 作者:David -- 发布时间:7/19/2005 9:39:59 AM -- 谢谢陈秘书,秘书外出旅游,上传速度变慢,今晚自己续上,下文请耐心等待 |
-- 作者:一辉 -- 发布时间:7/19/2005 12:51:25 PM -- 都是好人啊,表示一下尊敬和叹服。 |
-- 作者:果实 -- 发布时间:7/19/2005 7:07:58 PM -- 助人者乐! |
-- 作者:飘 -- 发布时间:7/19/2005 7:47:44 PM -- 关注中 感动ing... |
-- 作者:David -- 发布时间:7/20/2005 12:13:25 AM -- 英法村中心小学韦主任在前面引路,我们头顶着炎炎烈日,在山间崎岖蜿蜒的小路上穿行,石山地区土地少而贫瘠,一路上都没看到什么大的树木,有的只是低矮的灌木丛,走累了想找个地方躲荫都难,但我们勤劳的农民群众还是顶高温,抗酷暑,在地里辛勤的劳作,收获着他们一年中仅有的收成也是全家的口粮----玉米。东兰县是广西最贫困的县之一,由于当年大化岩滩水电站筑坝蓄水,使得全县的人均可耕种面积更少,许多轻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而留在家乡地里干活的只剩老弱病残了,上山的路上我们就碰上了挑着一大担玉米的8,9岁男孩。在路上我甚至看到一驮背老妇在一地势较高的超过六十度的陡坡上采摘着为数不多的几棵玉米。 约莫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回访核查的第一户人家,小山坳里只有三间泥房三户人家,受助男孩梁亮就住在边上的第一家,小梁亮有两姐姐,全家五口人靠父母种玉米及到村上修路的收入维持生活,除去吃的和生活必需品开支已所剩无几,看得出来他们所穿的衣服是别人捐赠的。梁亮读二年级,他二姐读四年级,当讲起他十五岁的大姐小学毕业后因无钱继续就读,于今年春节后远走广东借用别人的身份证进厂打工一事,小梁亮的母亲不住地以衾拭泪。小张,小陈在做调查笔录,应捐助人要求给他们录音,照相。我径直走到屋后,看到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所在----水柜。碎石堆砌而成的圆型的蓄水池里绿得发毛的水是靠天下雨时积聚下来的,经过当地一种植物叶子的沉淀,过滤方能烧开饮用。好客的梁亮母亲煮了一簸箕新鲜玉米拿给我们吃,临走时我们给了她十元钱,开始她说什么也不肯收,推托了好几次才收下。正如照片上的一样,我发现小亮亮总是喜欢坐在他家的门槛上静静地看着正对着他家门口,通向山外的唯一小路,我们来时,走时他都这样,默默地一言不发,双眼只盯着路的尽头。我想这已是他的一种生活习惯了吧,我真想知道他的心中所想。我问同伴:你们觉得他有多少机会能走出大山?有人答曰:50%吧。我随口说:那就好了。其实我心里面不会有那么乐观。 (未完待续) |
-- 作者:homme-triste -- 发布时间:7/20/2005 3:59:09 PM -- 要脱贫, 先改革政府. |
-- 作者:David -- 发布时间:7/22/2005 5:02:33 PM -- 我们继续在山路上穿行,又走过了几个小村落,复核了其他的受助学生的情况。在 韦主任和张秋文的安排下,我们原来计划途中在英法村小学退休校长家吃午饭,(早上 我们大家 在镇上买了米,猪肉,豆腐和青菜,韦主任通知了退休校长家里煮了稀饭 )但是当我们到达受助学生韦云,韦飞姐弟俩的家里时遭遇了杀鸡事件的升级版----“杀猪事件”。之前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户家访,学生家长哪怕家里在穷,都会杀鸡留他们在家吃饭,吃完还死活不收饭钱。他们戏称之为“杀鸡事件”。为了避免类似事情发生,我们自己买好菜,一进学生家们就声明我们自行解决吃饭问题,并指派一人严密监控学生家长的一举一动,以防他们杀鸡杀鸭。但防不胜防,迈进门槛,迎接我们的除了家长激动的笑脸,颤抖的握手,还有桌上一只已煮熟的热气腾腾的小猪。(后来从韦主任口中得知是韦云在进山的半路上看见我们后,先行跑回家报的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