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原野论坛 (http://www.gxyuanye.cn/index.asp) -- 原野无边 (http://www.gxyuanye.cn/list.asp?boardid=1) ---- [原创]走进广西楹联第一村 (http://www.gxyuanye.cn/dispbbs.asp?boardid=1&id=7369) |
-- 作者:罗非鱼 -- 发布时间:12/3/2003 10:01:19 AM -- [原创]走进广西楹联第一村 朋友,您听说过古色古香的灵山大芦村吗?倘偌没去过的话,请准备多一些赞叹和惊叹上路吧! 从广西灵山县城出发,八公里的路程须臾可达。远望,大芦村掩映于百年古荔之中的屋脊,层层迭迭,极富韵律的起伏连绵,其序列或纵或横,杂而不乱,蔚为壮观。一张大池塘平展村前,水色清纯,波光潋滟,为古朴的大芦村平添几分妩媚之气。 我们有幸邀请到灵山县文联负责人、作家陈秀南先生当导游。陈先生对民间民俗文化很有研究,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大芦村的史料。1999年7、8月间,他在贵州安顺举办的有云、贵、川、桂四省参加的“大西南跨世纪民族民间文化走向研讨会”上,作了《广西灵山大芦村古宅群及其民俗文化内涵》的长篇发言,全面阐述大芦村的沿革、现状及历史文化作用,引起与会者浓厚兴趣,大芦村神秘面纱由此全部撩开。 走进大芦村其实就是走进了劳氏家族。相传,这里过去遍野芦荻丛生,经过以劳氏为主的先民们的辛勤开发渐成富庶之乡。明朝嘉靖年间,县儒学生员劳经卜居于此,建镬耳楼。五代单传后,至清朝康熙年间,劳氏第五代祖、赐封修职佐郎劳宏道繁衍两支,正配与长子劳协一居镬耳楼,庶配与次子劳协圣居紧傍其侧另建的三达堂。雍正年间,劳协一、劳协圣之子嗣又分别在镬耳楼、三达堂东西两侧紧挨各建一幢同式样的住宅群,自始形成两个并列而自成体系、面积相仿、均为二五布局的深宅大园。现存劳氏物业镬耳楼、三达堂、东园别墅、双庆堂和劳克中公祠等五幢古建筑,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 不仅建筑规模宏大,外观庄重雄浑,而且布局严谨巧妙,富于法度。祖屋镬耳楼由若干个“四合院”串联而成,分有正屋、廊屋、祭祖厅、厢房、内宅等等,功能十分完备。其中女眷出入、婢仆进退均有严格区分,显示出当时等级森严的礼仪体统。镬耳楼有一宽敞明亮大客厅,被称为“官厅”。通常高门紧闭,出入则走两旁侧门,除非是家族重大祭祀活动,或是极有身份的贵客进入,否则是难得“打开中门”的。镬耳楼、三达堂两位一体,自成群落,其房前屋后及池塘边,分别栽种寓意家族衍张、人财两旺的樟树、毕木树和荔枝树,令人感受到这里山水淑气灵光之盛,大可于此优养生息、安居乐业!双庆堂建于清道光六年 (1826年),为大芦村各大建筑群中门廊最高广者,其雕梁画栋,飞檐斗拱, 尤显凝重。由正门入,西面廊屋内有一张道光年间制造的雕花大木床,其左右两侧床屏为浮雕,后床屏为通雕,床脚被雕成虎爪状,做工精致绝伦,刻画逼真。据说曾有多人慕名远来欲出高价数万元收购此床,均被拒绝──孕育子孙、承继“香火”的大摇篮岂可有价? 被誉为大芦村劳氏家族博物馆的东园别墅,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由劳氏第八代孙劳自荣兄弟仨所建。该建筑无论是规模、装饰、 内部结构,抑或是保存下来的文物,均称得上大芦村之最。这是个典型的大庄园,总面积达7500平方米。走入正门,一个由青砖辅就、可纵缰驰马的宽阔大地院豁然展现眼前。老四座、新四座、桂香堂三幢布局,各进侧门构成纵横交错、内回环、外封闭的形式,置身其间如入迷宫,据说就连村里人出入,往往半日也难寻向路。三幢正屋屋脊、梁架、斗拱的式样及其工艺处处标新立异,单是对应各进的檐廊、耳房的外观和构造也绝无雷同。其中有一熟陶通花为墙、刻意营造的玲珑精巧的小花厅,东园别墅的主人劳自荣晚年于此将毕生述著结集为《直养斋诗文草》收家藏。劳自荣被人称为东园先生,性情廉介,崇尚实行,不但构建东园追求脱俗,而且日常行为亦时有出人意表之举,其逸趣妙事在乡里引为奇谈。劳年届花甲方得以岁贡资格简授广东肇庆府广宁县训导,任职二十余年,商绅馈赠、生员礼物一概却收,而视前贤字画如至宝。现存家中的宋代文天祥题留摹复“忠孝廉节”四巨字,每字1.5×2.8米见方,被视为镇宅之宝。劳自荣83虚岁、原配夫人陈氏87虚岁双寿时,各地官员、乡绅贤达宿儒等360多人同制紫檀木浮雕庋架及绢质画寿屏祝贺,共十一幅, 迄今保存完好,画面人物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另有两具古代男子乘坐的青轿及红木嫁妆等等诸多文物,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大芦村的文物,件件都能讲出一段故事来”,陈先生自豪地说,“以前这些宝贝一直是陈列出来供人观赏的,但由于保管不得法,而且年代久远,好些已破损,因此近20年来一般人很难求得一见……”如此说来,我们今日能这般完整的欣赏大芦村的珍宝,实在太荣幸了。 大芦村劳氏家族资富能训,人才辈出。单东园一脉,有例授知府一名( 五品大员),获朝廷“奉天诰命”赐封。清朝康熙至光绪年间,劳氏家族共有国、府、县学文武生员88名,32人出仕做官。现存大芦村古宅群的门口、厅堂的楼房上,共悬挂有14块匾额,分为诰封匾、贺匾、吉句匾和居室标记匾等,内容丰富,书法俊美,颜色虽已斑驳,但仍可让人隐隐感觉出这些金字“招牌”当年熠熠生辉的显赫情景。主人妙用匾额饰美以壮观瞻,居所的确更见典雅庄严,即便今日看上去,仍觉光彩照人。然而这些堂皇的匾额,所点缀的岂止是居所,分明是大芦村那一段段骄人历史。 大芦村被广西楹联学会授予“广西楹联第一村”。到这里,最不能吝啬赞叹与感概的便是此间的楹联文化了,也许只有读懂了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才真正读懂大芦村的内涵。在劳氏镬耳楼祖屋、三达堂、东园别墅、双庆堂和劳克中公祠,整理出来的楹联就有305副,他们自明、 清以来已沿用了四百多年,且位置固定。每逢节庆日,这些祖传的对联便红红火火的装点着各家门庭。楹联共分有春联、门联、婚联、寿联、交际联,堂联、器具联及各种婚、寿以外的祝贺联等,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多姿多彩:有写景状物、叙事述史、抒情寄怀、格言哲理、技巧妙趣,林林总总,观者无不啧啧称奇。这些楹联不仅工整规范,而且有较高艺术造诣,格调清新,积极向上。如被列为劳氏家训的东园主人劳自荣所撰嵌字联:“东壁列图书,任从教子教孙,善教家齐终有庆;园庭攻翰墨,当勉成仁成义,名成身立自流芳”;祖屋镬耳楼和三达堂通用的“门前绿树双环翠,户外方塘一鉴清”;酬赠交谊联如“黄花晚节香仍在,松柏奇枝岁转增”;堂联“读书好耕田好,识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又如涉及到治国安邦的“赤子兴邦安黎庶,丹心报国显忠良”等等,坦荡,真切,文辞佳美,意韵深长,令人无法不为大芦村丰厚的文化积淀和足以惊世骇俗的沧桑笔墨概之叹之,无法不遐思连翩。 我们认真阅读着这样一副对联:念先人立身教家,不外纲常大节;嘱后裔继志述事,毋忘忠孝初心。正为其寓意颇费思量,陈先生向我们娓娓讲述了这样一个美妙的传说:那是大芦村劳氏第四代祖劳弦,明崇祯年间在朝廷兵部任职,大概预感到明王朝大厦将倾,乃借任职期满之机回归故里。农历七月十四日过洞庭湖,突遇暴风骤雨,水浪滔天,大有覆船之危,他默念祖德庇佑,不久竟风平浪静,重现晴朗。劳弦于是向船家求得船上仅有的两只茄瓜和一小撮米,煮成茄瓜粥敬谢神灵,以昭诚意。回家后他即嘱咐子孙,以后世世代代,每年七月十四日要斋戒,阖族无论妇孺老幼,都吃茄瓜粥……迄今大芦村劳氏后人,泱泱三千余口,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都保持了吃茄瓜粥的习俗。大芦村人牢记先祖恩德,不忘根本的故事又使我由衷支付了许多感概。所谓的“毋忘忠孝初心”,也许多少带有点封建思想的道德观念,但广而言之,不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吗?我想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这一可贵的“知恩图报”情感始终是值得称颂的。 沿着来路,慢慢踱出村口,各人都带着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我们的确收获了:从这里,可领略到先人高超的建筑规划设计技艺,品读到民情风俗的迷人魅力,更感受到浓浓的民间文化氛围及其纯朴气息。我们刻意追寻大芦村先辈的每一个动人影迹,一再为他们修身、持家、立业一脉相承的崇尚务实精神所钦佩。同时也看到今日大芦村人的勤劳、智慧和精明能干:早些年,桠柑密植由这里发端,推广全国,据说因之改写了农业教科书;现在,他们正积极申请注册“大芦桠柑”商标,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指日可待!品优质纯的荔枝早市,令远至江浙、黑龙江等地客商每年提前一两个季节前来下定单……大芦村不仅拥有了荣耀的过去,而且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也成了令人瞩目的焦点!先辈们不知是否会想到,子孙们正把他们的开村建业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努力开拓着更辉煌的未来? 我们有理由为大芦村美好的明天祝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3 10:03:52编辑过]
|
-- 作者:逆流 -- 发布时间:12/3/2003 11:31:08 AM -- pp呢? |
-- 作者:nn游侠 -- 发布时间:12/3/2003 4:54:12 PM -- 文章虽好,也来点PP以资左证哦。 |
-- 作者:罗非鱼 -- 发布时间:12/3/2003 5:46:50 PM -- 俺初来乍到,即便手头也有好些照片,但还没具备上图条件,因此只能对诸位说声抱歉了! |
|
|